中國堅定不移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堅定不移同世界各國開展生態文明領域的交流合作,努力讓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的文明之光照亮人類前行之路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濕地和人類彼此需要”……秘魯錢凱港項目建設現場,幾幅中文和西班牙文對照的標語引人注目。這體現了中國不僅在自身發展中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也積極推動共建清潔美麗世界。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中國在持之以恒創造綠色發展奇跡的同時,以深厚的生態文明理念為全球環境治理貢獻智慧和方案。
中華民族向來尊重自然、熱愛自然,綿延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孕育著豐富的生態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理念。早在2000多年前,孟子就曾在告訴梁惠王治國之策時說過:“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時移世易,古老的智慧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中國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在塔克拉瑪干沙漠,3046公里長的“綠色圍脖”,成為世界上最長環沙漠綠色生態屏障;在塞罕壩,三代人接力造林,將荒漠變成百萬畝林海;在浙江,推動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同行的“千萬工程”,榮獲聯合國“地球衛士獎”……中國向“綠”而行、向“美”而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在中華大地鋪展,不斷厚植中國式現代化的綠色底色。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含綠量”持續提升,在世界范圍內率先實現土地退化“零增長”,新增綠化面積占全球的1/4。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積極同各方一道,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共筑生態文明之基。在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提出愿幫助非方打造“綠色增長引擎”,縮小能源可及性差距,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共同推動全球綠色低碳轉型;在亞太經合組織第三十一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強調要堅持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清潔美麗的亞太;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九次峰會上,提出“完善全球生態治理,建設生態友好型世界經濟”,表示愿同各方持續深化綠色基建、綠色能源、綠色礦產、綠色交通等領域國際合作,在力所能及范圍內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支持……中國積極倡導共建全球生態文明,體現了推動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大國擔當。
作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中國堅定踐行多邊主義,努力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環境治理體系,為守護地球家園貢獻力量。從積極推動《巴黎協定》達成、簽署、生效和實施,到成功舉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從推動成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到與42個發展中國家簽署53份氣候變化南南合作諒解備忘錄,開展近百個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項目,實施300多期氣候變化相關領域的能力建設項目……中國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共建清潔美麗世界作出重要貢獻。法國席勒研究所研究員佩里莫尼認為,中國通過積極作為、廣泛合作,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注入了正能量。
“天不言而四時行,地不語而百物生。”地球是人類共同的、唯一的家園,保護生態環境是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和共同責任。中國堅定不移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堅定不移同世界各國開展生態文明領域的交流合作,努力讓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的文明之光照亮人類前行之路。
(本系列評論到此結束)
《 人民日報 》( 2024年12月27日 03 版)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