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中國新聞周刊在北京發布了《2024活力之城文旅指數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選取35個典型城市為樣本,從文旅經濟活力、傳播活力、服務活力、消費活力及環境活力五大維度,精心構建指標體系,聚焦城市文旅新熱潮,發掘活力城市新實踐。太原市在多個維度表現優秀,獲評“2024年度活力之城”。
《報告》提到,即將過去的一年,這些代表性城市無論規模大小,文旅產業均呈現出多元化且全面發展的態勢,展現了城市文旅最具有活力的一面。結合《報告》中的文旅指數,現場發布了“2024年度活力之城”案例,太原等城市入選。
太原,一座擁有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底蘊的城市,以“唐風晉韻·錦繡太原”為主題,將歷史文化、自然風光、民俗文化、特色美食等元素有機融合,打造了一個具有鮮明特色的城市IP。在“文旅+城市IP”模式下,加大對歷史文化遺跡的保護力度,積極創新文旅產品,將傳統文化與現代元素相結合,使得太原文化富有活力和吸引力。隨著太原文旅形象顯著提升,“歌迷之城”“博物館之城”成為太原的新名片。今年,太原市還成功舉辦了太原馬拉松賽、汾河龍舟公開賽、WTT常規挑戰賽太原站、環太原公路自行車賽等一系列品牌賽事,讓2024年的太原異彩紛呈。越來越多游客被太原的美景、美食和文化所吸引,前來太原旅游觀光。
中新網北京11月15日電 (記者 陳溯)今年,許多現象級傳播給不少城市帶來潑天流量,也帶來機遇和挑戰。15日,中國新聞周刊在京發布了《2024活力之城文旅指數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選取35個典型城市為樣本,從文旅經濟活力、傳播活力、服務活力、消費活力及環境活力五大維度,精心構建指標體系,聚焦城市文旅新熱潮,發掘活力城市新實踐。
當一座城市登上文旅熱榜,受到廣泛關注,如何將“流量”變為“留量”,從“網紅”出圈到“長紅”發展?《報告》發布現場,專家學者圍繞城市文旅融合發展的新命題,建言獻策。
“中國居民消費越來越趨向于旅游、旅學、旅居三個‘旅’時代。在文旅火熱的背景下,城市建設要留住城市之根,注重多樣性。”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副部長仇保興說。他以杭州河道整治為例,在杭州有300多條河流,每一條河都由一個規劃師、建筑師來設計,設計以后每條河流都不重復,三百多條河流形成了三百多個景觀。
“過去我們講大眾,現在一定講分眾。”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李曉江表示,城市發展文旅只有了解細分人群,才能更好地響應他們的需求,進而實現有效供給。他建議,城市文旅可以重點關注大學生、青年白領精英、中老年等人群,城市應抓住自身的體驗特質和供給品質,提供多元化、多樣性、多層次的供給,滿足差異化的需求。
社交媒體時代,“網民對社會的影響是前所未有的,對城市文旅發展而言,有機遇也有挑戰,既有積極、正面效應,也有負面、沖塌效應。”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旅游研究與規劃中心主任、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吳必虎表示,當負面效應來了,城市應圍繞“快、真、暖”三個關鍵詞積極應對:快速洞察輿情并處理、真誠補救和改善問題、及時公開發聲增進信任。
結合《報告》中的文旅指數,現場發布了年度活力之城案例。廣州市、武漢市、哈爾濱市、成都市、南京市、濟南市、深圳市、石家莊市、太原市、長沙市、大同市、無錫市、常州市、蘇州市、揚州市、湖州市、黃山市、泉州市、三明市、煙臺市、濰坊市、洛陽市、張家界市、崇左市、西雙版納、榆林市等入選《中國新聞周刊》2024年度活力之城案例。北京市東城區、南京市棲霞區、深圳市福田區、蘇州工業園區等入選《中國新聞周刊》2024年度活力城區案例。
現場的城市代表也帶來了自己的文旅新故事,他們生動講述城市“出圈”心得,分享了城市活力創新的豐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