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局勢、大國重器、偉人故事、歷史人物……皆是在歷史長河中流轉的璀璨星辰。想知道更多“星星”的故事嗎?歡迎關注陣匠,我們將帶您了解一個更為精彩的世界~
2023年5月,據美媒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報道,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近期針對烏克蘭危機發表了一針見血的看法。
基辛格認為,未來烏克蘭危機的和平解決必然需要依靠中國的力量,而扮演“和平使者”的中國也將得到豐厚的回報,其國際影響力有可能達到新的高位水平。
“自1991年蘇聯解體以來,俄羅斯與其他加盟國的關系就處于一種微妙的狀態。”
談及烏克蘭危機的根源時,基辛格認為這與當年蘇聯的領土劃分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事實上,當時的俄羅斯與烏克蘭領土上本就存在明顯爭議。”
基辛格此言非虛。在蘇聯時代,赫魯曉夫曾將原屬于俄羅斯加盟共和國的克里米亞半島劃分給烏克蘭加盟共和國,而克里米亞半島是經黑海進入地中海的重要戰略通道。
不過,克里米亞半島上的居民依然以俄羅斯族為主,占比高達95%,這為俄烏之間的領土爭端埋下了伏筆。
在蘇聯解體后,俄羅斯與烏克蘭在1998年簽署了友好邊境協議,其中在涉及克里米亞事務時,雙方約定由克里米亞自行公投決定,而當時的公投結果是留在烏克蘭。于是,克里米亞便順理成章地成為了烏克蘭的領土。
然而在這份友好邊境協議中,俄烏雙方還有另一條約定:雙方不可以彼此敵對,也不可以加入敵對組織。但從2010年起,烏克蘭內部出現了鼓動加入歐盟與北約的聲音,這在俄羅斯看來已經完全違背了當年友好邊境協議的約定。
2014年,烏克蘭親俄派總統亞努科維奇遭遇顏色革命下臺,取而代之的是親西方派的波羅申科競選成功。
這一事件令俄羅斯意識到烏克蘭倒向西方的進程已經無法阻止,于是俄羅斯動用了政治、軍事工具策劃克里米亞舉行二度公投,而這次公投的結果是克里米亞脫烏入俄。這便是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的全過程。
在經歷克里米亞事件后,俄烏之間已經勢同水火,烏克蘭政府軍與俄羅斯扶持的烏東民兵武裝進行了長達數年的頓巴斯戰爭,直到2022年俄烏戰爭正式爆發。對此基辛格總結:
“烏克蘭認為國家發展必須建立在全面擺脫蘇俄影響的基礎上,而這觸及了俄羅斯的地緣安全紅線,因此兩國最終走向了戰爭。”
基辛格認為,以目前俄烏危機的情況來看,美國與歐洲都不具備將其調停的資格。唯一有資格擔任“和平使者”角色的國家,恐怕只有中國。
美國是近年來主導北約東擴的主要力量,也是造成俄烏矛盾激化的幕后主使者,俄羅斯對這點有明確認識。
再加上美國目前是烏克蘭最大的支援國家,目前為烏克蘭提供的軍事援助已經超過750億美元,因此從各種角度來看,美國都無法在和平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事務中發揮明顯作用。
至于歐洲,他們原本有機會和平解決烏克蘭危機,但那是在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之前的事情。
在2014年至2022年的8年時間里,歐洲領導人有無數個阻止俄烏戰爭爆發的機會,例如向俄羅斯保證烏克蘭不會加入北約這樣的軍事同盟,但歐洲沒有這么做。
于是,深感不安的俄羅斯最終選擇將矛盾推向極端,發動了試圖將烏克蘭去軍事化的“特別軍事行動”。
由此可見,美國與歐洲都無法實現調停烏克蘭危機的目標,但中國與二者明顯不同。
一方面,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崛起,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水漲船高,如今任何一個地緣勢力都不可能忽視中國發表的意見;
另一方面,中國在烏克蘭危機中始終堅持中立立場,無論俄羅斯還是烏克蘭都對中國抱有好感與期望。
基辛格指出,事實上中國已經針對調停俄烏危機進行了“預演”,那就是在中東地區成功使伊朗與沙特這對宿敵握手言和。
在中國介入中東事務前,伊朗與沙特已經多年處于斷交關系,雙方彼此仇視,但中國巧妙運用了一系列政治外交工具,最終讓這兩個在宗教、領土、資源等領域具有爭端的國家坐到了同一張桌子前。
由此來看,伊朗與沙特的握手言和,很可能預示著中國已經能夠熟練運用政治外交工具進行促和,而且這些工具對于俄羅斯與烏克蘭大概率也同樣有效。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中國而言,調停俄烏危機對自身帶來的價值也是頗為豐厚的。基辛格表示,受俄烏戰爭影響,美國對歐洲的控制力度正在加強,而歐洲領導人們雖然清楚這一事實,但也無可奈何,畢竟俄羅斯的軍事威脅更加現實。
但若是中國解決了俄烏危機,令俄羅斯與歐洲的關系得到修復,那么美國對歐洲的控制力將會下滑,從而加深世界多極化的趨勢,這符合中國的地緣利益。
此外,成功調停俄烏危機的中國將大大擴展自己的國際影響力與話語權,這也有利于中國日后收復臺灣時形成良好的國際輿論氛圍。
參考資料
【1】重磅!關于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發布 .北京日報
【2】克里米亞事件對中國的啟示. 《 CNK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