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根和魂,就是文明的見證與文化的傳承,這就是最大的道和理,最大的智慧和空間,最大的歷史和未來!
同樣,一個企業的成功,必然是文化和理念的成功,信心和意志的成功,智慧和道德的成功!
想起來2013年給二建掌門人的一封信,從日記中找出來全文刊出,是對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期許與展望,未來的華恒遠必然是以文化引領事業成功的全過程,必然是以文化人,以文化事,以文化物,以文成就!文化的力量可以堅定信心,堅定方向,堅定目標,正是去年3月30日十人會晤結束時,楊董事長總結講話的錚錚誓言:一條路走下去絕不回頭!
有如此豪言壯語,有超越未來的文化積墊,何愁事業不興人氣不旺,何愁天地靈氣聚集更大的空間,何愁我華恒遠做大做強成為頂天立地的一流大企業?!
我已經把成功未來的文化空間做到天上,地上的靈氣已經上升到與天同齊,就等人氣升騰與天地靈氣融合——大道和合大德通天的大空間大未來——中華永恒的華恒遠!
正所謂:文化,既要會說,還要會用,更要會做!
大道理
2024年12月28日22:52:16
檔案管理現代化,是企業興旺發達的重要標志,是企業文化元素的集中體現,是企業持續發展之大計。實乃立企之基,興企之本,成功之要,揚名之略,不可不察,不可不納。
高起點,高功能,高標準建設一個山西省一流的企業檔案館,是山西二建發展戰略需要,是加快“三大戰略”和“新五年規劃”立足當前和關系未來的重要舉措。充分發揮現代化檔案管理優勢,內可提升管理水平,外可拓寬視野空間,可謂一舉兩得,永久受益。
宗旨:統一管理 優化資源 強基固本 拓展空間
目標:一年達標 兩年創優 三年一流 成就百年
措施:組織領導 服從大局 分工協作 考核落實
步驟:達標,開發,利用,效益。統籌兼顧,同步實施,共同推進,迅速改觀,鞏固提高。
要求:
1、成立“山西二建檔案館”建設領導組。一把手親自掛帥;辦公室牽頭,成員由技術、人事、工會、共青團及相關部門負責人組成,統一協調各方面工作。
2、檔案館館址選擇:首先考慮三至五年內或更長時間不遷館。擬利用公司機關東樓全部(含一層小車庫及東樓南對外出租房)。
3、檔案館管理范圍:公司行政檔案,技術檔案,人事檔案,財務檔案;黨群系統、物業管理、社會服務檔案等。榮譽室、圖書室、閱覽室等。
4、檔案館設施、設備配套及裝修:安全、消防、簡約、完善、美觀、大氣。通盤設計,同步實施,邊整邊改,一步到位。一層為圖書室,閱覽室,工作室,營業室;二層為文淵閣:內設榮譽室,史志室,行政檔案室,技術檔案室;三層為文昌閣:內設館辦室,財務檔案室,人事檔案室,綜合檔案室。所有窗封閉,中央空調;檔案柜與密集架配合使用,最大限度利用原有設備和空間;東樓院內外墻形成一幅貼面大幕,鐫刻“福澤二建 百年昌盛”八個金字。牌匾務請五臺王留鰲題字,招祥納瑞,集聚神韻。
5、引進社會資源合作雙贏:擬與光明圖片社合作,我方提供門面房。利用對方技術、人員、設備為我服務,創建電子檔案系統,同時獲得技術和培訓。關于價格和分成,可以邊做邊談,以誠相待,互利互惠。
檔案館建設,不是權宜之計,而是發展根脈,延續歷史,開創未來。開發利用,以史為證,著書立說,彪炳千秋是它的本來功能和要達到的境界,這才是山西二建!
當機立斷,明春開建。
2013 年 12 月 9 日 22:03:23
(電腦字數統計:892 字)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典籍文字中,承載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今天(12月28日),我們走進國家圖書館“亙古巨制 煌煌文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典籍展”,去感受古籍里的風雅志趣和千年文脈。
在國家典籍博物館,《史記》《四書章句集注》《天工開物》等多部對中華傳統文化有深遠影響的經典典籍正在展出。這是有著“五經”之稱的《易》《書》《詩》《禮》《春秋》經典文獻。這是宋代編撰的蘇洵、蘇軾、蘇轍“三蘇”文章重要選本《三蘇先生文粹》。《九章算術》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數學著作之一,三國時期數學家劉徽為其作注本,提出“割圓術”,科學求出了圓周率π≈3.1416的結果,稱為“徽率”,奠定此后千余年中國圓周率計算在世界上的領先地位。
這冊《山海經》是宋代刻本,也是目前能見到的最早版本,這一頁記錄著上古時代精衛銜木石填海的傳說。在這冊《莊子》的首篇《逍遙游》里,能看到“北冥有魚,其名為鯤”的經典名句。這是編年體史學巨著《資治通鑒》宋刻本,共計二百九十四卷,是存世最早且最完整的版本。這是我國古詩源頭之一的《楚辭》,刊刻于南宋年間,是海內外孤本。
文脈賡續,藏用并舉。
中共中央宣傳部委托文化和旅游部,指導國家圖書館組織實施的《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編纂項目,遴選自先秦起,包含哲學、文學、科技等多領域的重要典籍100部,以典籍普及讀本深入淺出解讀經典。截至2024年8月,項目已編纂出版圖書共80種,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截至目前,國家圖書館通過《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知識庫、《永樂大典》高清影像數據庫、《山海經》知識庫等多個古籍數據庫,降低古籍閱讀門檻,讓讀者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與多家古籍收藏單位通過“中華古籍資源庫”等數據庫平臺,攜手向社會和公眾累計發布古籍及特藏文獻影像資源13.9萬部(件)。